社區合作:鶯歌建國里 為公民賦權的理念,臺大系統舒適度+團隊透過與鶯歌建國里合作,以土地公廟宇空間的空氣品質改善作為示範點,並架設微型感測器來實現數據賦能的目標,深入社區讓民眾理解、反思空氣汙染議題,最後挽起手參與行動,由下而上產生改變的力量,創造文化與環境永續共存的模式。 鶯歌建國里土地公廟不僅僅是地方上的信仰中心,與公園、籃球場比鄰而居,是民眾休憩、活動與交流的重要場域,因此在土地公廟空氣品質如果不好,會影響到大家的健康。 隨著工作型態的改變民眾在室內、半室內的時間增加,並且室內通常通風不足,這導致即使戶外空氣品質良好,但室內不一定好的狀況,對於健康產生將更大的危害。因此,大家目光漸漸轉向室內,半室內的空間,討論空氣汙染的情形。在廟宇中空氣汙染又為嚴重,環保署自2009年開始推動減香,心香,旨在減少在廟宇空間中焚香、燒金紙所產生的PM2.5以及化學物質。這讓一系列虔誠的信仰者、香客感到不滿,也於2017年發生眾神劇改凱道的遊行來表達對於在廟宇中一系列的減香政策。因此,如何在維持我們傳統信仰行為的同時,又降低廟中對身體不好的汙染物,這兩者的平衡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課題。 我們計畫透過三個階段,分別為前期數據感測,中期民眾識覺提升與環境教育,後期改善策略擬制,結合在地需求,通過充分理解,在不完全抹滅傳統民俗文化的同時,又能改善空氣品質的矛盾中,尋找出改善的契機,並作為公民賦權的第一步。因此,為公民賦權的理念,臺大系統舒適度+團隊透過與鶯歌建國里合作,以土地公廟宇空間的空氣品質改善作為示範點,並架設微型感測器來實現數據賦能的目標,深入社區讓民眾理解、反思空氣汙染議題,最後挽起手參與行動,由下而上產生改變的力量,創造文化與環境永續共存的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