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月湖天水計畫

都市的氣候被認為是影響居民健康、舒適、經濟和社會⾏為的重要因素;在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中,原有的埤塘、農⽥或林地都被轉化為不透⽔的鋪⾯與建築,從⽽改變原有⼟壤、植被與⽔體等⼟地利⽤所構成的蒸發散系統。都市⼟地利⽤的變遷,除極⼤地改變城區內的⽔分輸送平衡,也讓都市內部的空氣循環效率變差,進⽽提⾼空氣污染與都市熱島的⾵險。近年來,熱島與空污的加乘效應開始受到學界重視,⽽如何從⼀個都市⽣態 (urban ecology) 系統性觀點,理解不同環境因⼦間的交互作⽤,亦成為都市思考氣候⾏動時的關鍵課題。

計畫主持人

person-1205346_640

謝志豪
Hsieh, Chih-hao

臺大海洋研究所

計畫主持人

簡旭伸
Chien, Shiuh-Shen

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

計畫執行顧問

魏慶琳
Wei, Ching-Ling

臺大海洋研究所

計畫執行顧問

楊穎堅
Yang, Yiing Jang

臺大海洋研究所

計畫執行顧問

謝宜桓
Hsieh, Yi-Huan

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

計畫執行顧問

鍾明光
Chung, Ming-Kung

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

都市的氣候被認為是影響居民健康、舒適、經濟和社會⾏為的重要因素;在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中,原有的埤塘、農⽥或林地都被轉化為不透⽔的鋪⾯與建築,從⽽改變原有⼟壤、植被與⽔體等⼟地利⽤所構成的蒸發散系統。都市⼟地利⽤的變遷,除極⼤地改變城區內的⽔分輸送平衡,也讓都市內部的空氣循環效率變差,進⽽提⾼空氣污染與都市熱島的⾵險。近年來,熱島與空污的加乘效應開始受到學界重視,⽽如何從⼀個都市⽣態 (urban ecology) 系統性觀點,理解不同環境因⼦間的交互作⽤,亦成為都市思考氣候⾏動時的關鍵課題。

本校醉⽉湖原是塯公圳的調節⽔塘,具有調節都市微氣候的功能,也民眾造訪美麗校園的熱區之⼀。近年來,因地下⽔位變化使湖⾯明顯降低,臺⼤校⽅嘗試透過營造週邊⽣態池及興設底層瀑氣增氧設備,以改善⽔質與污染問題。臺⼤海洋研究所與舒適度+團隊,著眼於醉⽉湖在城市氣候調節與校園永續的重要⾓⾊,開始規劃在湖域週邊的進⾏即時且系統性的監測及分析,藉由擴充海洋所⾃主開發之即時觀測技術,並與本計劃所開發的NTU4AQ等微型感測器進⾏系統整合,建構⼀個校園環境即時監測系統,以⼩尺度、多樣性、⾧時序的感測資料,解析醉⽉湖對於都市環境⽣態及舒適度的影響。

海洋所研發的即時觀測系統具省電、耐惡劣環境、⽀援多種傳輸⽅式的特點,可依需求以探針量測⽔體及空氣中各種物理、化學、和⽣物性質,利⽤電磁感應⽅式將探針量得的數據傳送到中控模組,再藉由Wi-Fi即時將資訊傳輸⾄雲端資料庫。 本系統將以醉⽉湖為⾸試點,進⾏⽔域 (⽔位、溫度、溶氧濃度)、空氣 (溫度、濕度、⾵速、光照及懸浮微粒) 之整合性監測,探討都市環境⽣態的多元性與複雜度,進⽽應⽤於相關的科學模式研發。此外,監測系統所得資料將於臺⼤網⾴上做即時展⽰,讓此系統同時具監測、研究、教育等多⾯向功能。

都市環境⽣態議題 (urban ecology) 是近年來社會極度關⼼之主題,亦與聯合國永續發展⽬標(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 之核⼼議題緊密結合。此計畫除⽤以回應都市環境⽣態的多元性與複雜度,並希望應⽤於相關的科學模式及課程研發,以對應臺⼤校園與週邊城區的永續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