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學期開始,初次來到台北的新生,直接感受到都市的「熱」情。下課後,向醉月湖畔的鴨子道別,隻身騎著單車深入台北街頭,從台灣大學旁的新生南路一路向北,映入眼簾的大安森林公園,涼爽的空氣輕拂過耳後,向北穿過仁愛、信義、市民大道,繁忙且悶熱的氣息沿著叢林般的高樓大廈襲來,只好加快腳步汗流浹背地向前逃出松江路。離開繁忙的街道,視野瞬間開闊了許多,大佳河濱公園與基隆河平行,沿著河濱的單車道追逐著風,一旁松山機場巨鳥呼嘯而過,好不愜意。同一個台北,卻有著不一樣的環境樣貌。
想要深入瞭解一個都市的微氣候環境,過去經常會利用衛星遙測影像來繪製出都市氣候地圖,來找出在都市之中的溫度熱區(Matzarakis, 2005)。然而在千里之外的遙測相機,有影像解析度的限制,無法更細緻的探討都市內的環境。為了更加深入探討都市的狀況,架設許多微型感測器蒐集感測數值,鉅細靡遺地描繪出各個街頭熱環境地圖。但除了利用都市氣候地圖了解環境熱區的資訊之外,近年來,都市研究學者會將都市型態與輪廓,如樓高、透水率、天空開闊度等,分成不同的都市局部氣候分區LCZs(Local Climate Zones)(Stewart & Oke, 2012),過往研究發現在類似的LCZs中會有相似的環境特性。在台灣,陳育成博士利用LCZs深入了解台北盆地的熱環境情況(Chen & Lin & Shih, 2017),繪製出視覺化圖資,可以發現在高樓建成區有較相對較高溫的情況,並且在都市綠地與水體區域有相對較低溫的情況。了解這樣的環境特性,我們可以將此資訊提供給相關局處,加以應用來減緩、調適都市熱島的影響,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找出較舒適的居住環境,並藉由都市規劃、環境配置等方法,打造永續、宜居的社區。
reference:
Matzarakis A. (2005) Country report: urban climate research in Germany. IAUC Newsletter 11: 4–6.
I.D. Stewart & T. R. Oke. (2012) Local Climate Zones for Urban Temperature Studies.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. 93(12):1879-1900
Chen, Yu-Cheng, Lin, Tzu Pin, Shih, Wan-Yu.(2017) Modeling the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s in Taipei Basin using Local Climate Zone (LCZ). 10.1109/JURSE.2017.7924531